清明雅集,在《寒食帖》间领略宋代书法“尚意”之美
2025年4月5日上午,清明的细雨如约而至。为深入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持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深化“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福建省图书馆特别邀请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王晓戈担任主讲嘉宾,以“卧闻海棠花——《寒食帖》与宋代书法‘尚意’的审美转型”为主题,带领观众一同走进宋代书法的美学世界,深度挖掘清明与寒食的节日文化内涵。

讲座伊始,王教授详细解释了书法欣赏的文化视角,强调书法作品、书法故事以及书法批评三者相互结合的重要性。
随后,王教授深入探讨宋代书法风气的转向:引用董其昌“晋人书取韵,唐人书取法,宋人书取意”的观点,阐释宋代书法从唐代的“尚法”到宋代“尚意”的审美转型。他指出,宋代诗学思想与书法理论紧密相连,书法不再仅仅是文字的书写,更是书写者情感与精神的外在表达。宋代书法家们追求的是一种“萧散简远,妙在笔墨之外”的意趣,这种审美观念的转变对后世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最后,王教授将话题聚焦到苏轼身上,详细讲述苏轼的 “三起三落”;并强调黄州时期是苏轼文学与思想的重要转折点,他在此创作了大量经典作品,实现从孤愤到超脱的转变,其作品不仅展现个人精神突围,也成为中国文化中“逆境重生”的经典符号。
在讲座的互动环节,观众们踊跃提问,王教授一一耐心解答。他还分享了自己对书法艺术的独到见解,鼓励观众们在欣赏书法作品时,不仅要关注其技法层面,更要深入体会书写者的情感与精神内涵,从而真正领略书法艺术的魅力。
本次讲座在观众们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但关于传统节日文化与当今时代的对话仍在继续。主办方表示,今后将邀请更多的文化学者和民俗专家,加强节日文化研究和传播推广,不断丰富拓展传统节日的时代价值、道德理念和人文精神,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将传统节日仪式与现代过节方式相结合,探索形成新时代的节日礼仪规范,体现到个人、家庭、社会各层面,增强传统节日的仪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