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读八闽丨品典籍•行山海•印象闽人㉛福州人梁章钜:经世名臣 文史名家 楹联大师
梁章钜,以“经世致用”的为政理念整治吏治、兴修水利,更以《楹联丛话》开创联话文体,成为楹联学的开山鼻祖。从江淮赈灾到梧州禁烟,从整顿漕运到上海抗英,他的一生既承载着传统士大夫的担当,又折射出近代中国转型的阵痛。
2025年适值梁章钜先生诞辰250周年,本期活动就为大家推荐导读入选《福建历史文化名人丛书》(第五辑)的由欧阳少鸣编著的《梁章钜》,一起走进这位经世名臣的传奇人生。
梁章钜(1775-1849),字闳中,又字茝林,号茝邻,晚年自号退庵,福建福州人,清代中晚期的著名经世名臣、文史名家、楹联大师和笔记大家。为官期间,政绩斐然,对于国计民生等问题,身体力行,躬身实践;一生与书为伍,苦读不懈,著述不止。林则徐称其著述之巨、成就之大,为有清一代“仕宦中著撰之丰无出其右”,是“卓然当代伟人”。
执教浦城 著述不断
嘉庆十二年,梁章钜受邀前往浦城执掌南浦书院讲席。梁章钜执掌南浦书院后,并不满足于书院之中的常规讲学,而是花了很多精力致力于改变学风与文风。他身体力行,教授学生,经史子集无不涉及,对真德秀等浦城理学家的思想也多有涉及;梁章钜还在讲堂内外竭力倡导多读书、多思考。在梁章钜的引领倡导下,诸生皆深为信服,勉力践行,自此浦城的文风为之一变。
执教期间,梁章钜始终没有停下他那支勤奋著述的笔,编撰完成了《南省公余录》《长乐诗话》《东南峤外诗文钞》《夏小正通释》《南浦诗话》,与陈恭甫分纂《御制全史诗注》,校补《仓颉篇》,选辑《闽文典制钞》等。这些著述可以说是后来梁章钜等身著述的发端与肇始。
《南浦诗话》刻本
治水疏浚 展现仁心
治水是明清时期一个重要的朝政与民生问题,在嘉道期间,水患频仍,造成无数民间疾苦。在任地方官期间,梁章钜极为重视水利,亲自主持多项水利治理工程。
道光六年(1826年),梁章钜擢江苏布政使。第二年,梁章钜甫抵江苏,即督同太守修治泖湖,仅一个月而事竣,梁章钜办事效率可见一斑。
泖湖治理工程告竣后,梁章钜旋即又奏请筹款挑浚吴淞江。吴淞江之水患,由来已久。梁章钜莅江苏布政使后,立即着手继续此项工程,并奏请筹款挑浚,入冬即兴工,次年夏即完工。
道光十一年(1831年),他又接着筹划修复练湖牌坝,使得船运与灌溉的功能得以恢复。之后,即着手孟渎三河的疏浚工程。整个工程虽然艰难,但成效明显,上下赞赏有加,特别是饱受水患之苦的民众对梁章钜更是感激不已。
驰骋桂沪 抵御外夷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二月,英军攻破虎门,进逼广州,局势危急。时在广西巡抚任上的梁章钜坚定地站在林则徐的抗英路线上,梁章钜主政的广西也成为支援广东的主要后方。面对艰危时局,梁章钜一面策划部署,选派强将,星夜驰援广东,协助林则徐抗英;一面亲自督兵镇守与广州接壤的梧州。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四月,梁章钜获授江苏巡抚。在任上,他仍然心忧战事,积极布防上海,抵御外寇。
《楹联丛话》 开辟新境
道光二十一年(1840年),梁章钜编撰了《楹联丛话》,这是中国楹联史上第一部联话著作,在中国楹联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楹联丛话》共12卷,收联话600余则。这部著作不仅汇集了我国自宋代以来的各类名联,更重要的是,梁章钜还对各类楹联分别叙述缘起、考订真伪、品评特色,使联话成为继我国诗话、词话、文话之后又一种新的文学评论形式。 嘉庆年间状元、江苏巡抚陈继昌在《楹联丛话》序言中赞其:“一为创局,顿成巨观”。
《楹联丛话》道光二十二年刻本
吊古寻幽去哪儿?(福建文旅小贴士)
梁章钜故居位于福州市三坊七巷的黄巷,名为“小黄楼”,这是他在福州修养的时候于老宅旁重新修葺的居所。
小黄楼除了有主阁楼和藏书阁之外,西侧是一个花厅。西花厅是由一座木构小楼与楼前的假山、水池、拱桥、凉亭等组成的闹中取幽的山水庭园,在整体设计上追求小中见大和人与自然的有机融合,很明显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来源:福建纪检监察
来源:福建纪检监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