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要素配置领域“硬骨头”打造要素市场化改革“新样本”

2025-09-16 11:51:00    字号:

  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领域迎来新一轮重磅改革。日前,国务院批复同意,2年内开展北京城市副中心、苏南重点城市、杭甬温、合肥都市圈、福厦泉、郑州市、长株潭、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重庆市、成都市等10个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
  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深入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是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举措。通过精准破解要素配置难题,稳健推进经验复制推广,试点地区将为全国要素市场化改革积累宝贵的制度经验、提供可借鉴的实践样本。
  “从机制改革到制度突破”
  当前我国商品和服务市场的市场化配置已相对成熟,与之相比,要素市场体系建设仍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土地、劳动力、技术、数据等关键要素在配置过程中,尚未完全释放其应有效能。此次改革试点聚焦要素配置领域的“硬骨头”,以制度创新为“利刃”,力求破解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
  中国银行研究院宏观经济与政策团队主管梁婧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对于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畅通国内大循环具有重要作用,梳理各地区试点方案可以看出,试点地区将重点破解以下突出问题。
  一是土地、劳动、资源等传统要素配置效率进一步提升的问题。近年来,我国持续推动传统要素配置方式创新,但在要素跨区域流动、市场制度和规则等方面仍有待完善。
  “例如,在土地要素方面,土地集约化利用、城乡土地管理和高效配置等仍有提升空间;在劳动力方面,流动人口城镇公共服务覆盖面存在短板,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渠道有待进一步畅通;在资源环境方面,资源市场化交易机制有待完善,特别是碳市场相关的管理、交易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在资本方面,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梁婧说。
  二是数据等新型要素市场化机制健全的问题。随着信息技术发展与应用,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已经快速融入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社会服务管理等各环节,深刻改变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数据要素市场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数据安全保障和隐私保护、定价机制不清、开发利用不足等问题。
  三是技术要素在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中也面临堵点,比如技术成果转化不畅、科技创新激励不足、知识产权保护不到位等。
  四是不同要素的协同联动效率不足,比如,不同要素之间流动不同步、在不同区域和行业之间协同不足等,会影响整体效率。
  “从改革的核心来看,关键在于‘从机制改革到制度突破’,具体到重点要素领域,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关注。”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刘英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首先要聚焦科技要素市场化配置,其改革不仅需强化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支撑作用,更需疏通成果转化这一关键环节的梗阻。
  “当前部分地区仍存在‘重研发轻转化’的倾向,导致科研与产业需求脱节、技术价值难以有效释放。对此,试点地区已开展针对性探索,例如,合肥明确推行‘科技成果先赋权后转化’机制,通过提前界定科研人员对成果的处置权与收益权,激发转化主体积极性;北京通州区依托高校与科研机构迁入契机,重点推进科研成果资本化转化,同时,创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科技保险等金融工具,进一步打通科技要素与产业发展、金融资源的衔接通道。”刘英说。
  其次是土地要素,多数城市发展面临土地资源紧缺与利用效率偏低的双重困境,亟待改革突破。其中,“城乡用地同权”是关键制度性突破,无论通过何种路径实现,均对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还需重点推进存量土地盘活、增量土地优化以提升产业用地效率,同时健全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
  最后是数据要素市场,当前部分地区对数据要素市场怎么发展仍不太明晰,作为数字经济核心生产要素,其培育路径、价值测量、核算方法、交易规则及流通机制尚未形成清晰体系。有的试点地区也将“培育数据要素市场”纳入体制机制建设重点,例如,粤港澳大湾区正探索数据资产化路径,为AI、工业互联网提供数据支撑。同时,该区域还在推动数据中心与算力网络协同,以提升数字经济效率。
  确保要素市场化改革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协同推进
  此次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通过优化要素配置结构、完善要素协同机制,从多维度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关键动能。与此同时,试点地区积累的改革经验,更是全国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向纵深推进的重要支撑。从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战略视角出发,科学复制推广这些试点经验,对打通要素流动堵点、提升全国要素配置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是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走深走实的关键环节。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研究室主任何代欣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此次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的目的是通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市场化方式优化资源配置,核心在于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与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之间,找到二者协同发力的最优平衡点,推动资源配置效率与经济发展质量同步提升。
  “在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过程中,要素市场化改革是非常重要的领域,亟须通过市场化方式配置资源,实现要素高效利用。”何代欣进一步指出,在推进过程中要重点关注两大核心问题:一是市场如何形成科学合理的要素价格;二是形成的要素价格对资源配置发挥何种引导作用。对此,应及时开展评估与跟踪工作,既要监测市场机制的运行效果,也要研判其对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实际成效,确保要素市场化改革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协同推进。
  梁婧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因地制宜,不同地区经济结构、产业特色、资源特点、市场化程度等差别较大,在推广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避免照搬照抄。
  二是建立动态评估机制,改革政策推动过程中可能会带来短期冲击,造成要素市场波动,需要建立相应的风险评估和应对机制。同时,在推广过程中及时跟踪总结评估,根据实际效果不断优化完善。
  三是注意制度衔接与协同,推广过程中需要注重与国家法律法规、行业规范以及已有政策的衔接,同时加强各部门的协调配合,注重各项改革措施的关联性、配套性。
  (《中国经济时报》2025-09-16,孙兆)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