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省份经济半年报:20省份增速超全国13省份总量超2万亿元
2025-08-01 08:39:00
字号:大 中 小
编者按
行至年中,地区经济走势备受关注。经济大省稳挑大梁、产业升级向新向优、对外贸易多元共进、经营主体趋稳向好……31个省区市经济“半年报”日前已全部出炉,其中谁在领跑、谁在猛追、谁在掉队?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半年各地如何聚焦重点、向新求质、顶压奋进?
风浪越大,愈显地区经济强大韧性与旺盛活力。
经济大省稳挑大梁、政策效应不断显现、产业升级向新向优、对外贸易多元共进、经营主体趋稳向好……31个省区市经济“半年报”日前已全部出炉,各地基本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定力、活力、动力、潜力,汇聚成地区经济向新向好的韧性曲线。
看经济增速,今年上半年,20个省份超过全国增速(5.3%),贵州、天津与全国增速持平,9个省份低于全国增速。其中,西藏以7.2%的增速领跑全国,甘肃以6.3%的增速位居全国第2,湖北以6.2%的增速紧随其后,宁夏、四川、新疆、湖南等中西部省份经济增速居于前列。
看经济总量,今年上半年,广东、江苏稳居“6万亿俱乐部”,山东突破5万亿元大关,浙江超过4.5万亿元,四川、河南两省跨越3万亿元门槛,共有13个省份经济总量超过2万亿元。其中,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四川、河南这6个经济大省贡献了超过29.4万亿元的经济总量,占全国比例达到44.6%,稳稳扛起“挑大梁”的责任担当。
“半年报”韧性尽显
经济大省是稳住全国经济基本盘的“压舱石”。在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内部转型压力叠加的背景下,凭借显著的规模优势和深厚的产业基础,广东等经济大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接续,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贡献了全国经济增长增量的主要部分,展现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担当。
创新驱动已成为经济大省最鲜明的标识。今年上半年,广东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8725.40亿元,经济总量超过全国的十分之一;同比增长4.2%,虽低于全国平均增速,但好于其去年同期、去年全年以及今年一季度。其中,功不可没的是新动能产业增势良好,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9%、6.0%,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55.4%、33.0%。高技术产品产量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储能用锂离子电池、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民用无人机产品产量分别增长14.7%、42.2%、34.0%、23.0%、58.2%。
作为经济大省和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支点,山东今年上半年经济运行保持稳健向好、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7%,高于全国1.3个百分点。从重点行业看,装备制造业保持较快增长,增加值增长13.0%,高于全部规上工业5.3个百分点,拉动全省工业增速3.2个百分点。其中,汽车、铁路船舶、电子等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6.2%、21.1%、21.9%。
浙江高度重视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入推进“两新”融合、“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工业经济持续提质增效,向高、向新、向智发展成效显著。浙江省统计局总统计师、新闻发言人褚英国用“速度向稳”“结构向新”“企业显韧”三个关键词总结了上半年浙江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上半年,浙江有力、有序、有效应对外部风险挑战,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向新向好,有力扛起‘经济大省挑大梁’的责任担当。”
今年上半年,江苏、山东、湖北、河南、湖南等多个省份经济增速高于地方年初设立的全年经济增速目标。特别是中部地区表现更为亮眼,安徽(5.6%)、江西(5.6%)、河南(5.7%)、湖北(6.2%)、湖南(5.6%)增速均跑赢全国,且均高于各自年初设定的全年经济目标。
以湖南为例,近日,湖南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在分析上半年全省经济运行形势时指出:今年上半年,全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向新向好、韧性增强,主要指标增速实现了高于去年同期、高于今年第一季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目标。
数据无声,却最为有力,这一组组数据生动诠释了各地迈向更高质量、实现更大跨越的决心和信心。
下半年如何发力
半年成绩斐然,全年任重道远。
进入7月中下旬,广东、上海、河南、四川等多地密集召开会议部署推动下半年经济工作,拼招商、扩投资、强产业、抓改革、促消费、稳外贸等成为发力重点,力争在“半年稳”基础上实现“全年好”。
重大项目是牵引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广东表示,下半年,要坚持投新、投缺、投资于人,加快谋划一批优结构、补短板、惠民生的好项目大项目,更好发挥国资国企拉动作用,下功夫促进民间投资,多措并举推动投资增长。
上海强调,要强化产业支撑,加快培育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深化科技、产业、金融高水平循环,持续做大三大先导产业规模,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强化需求支撑,兼顾稳外贸、扩内需,更好帮助企业拓市场、抢订单,持续激发消费活力。强化主体支撑,激活招商引资“活水”,大力吸引优质项目落地,夯实企业服务。
四川则明确提出,要在全方位扩大内需上加力加劲。在消费方面,要发挥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撬动作用,加强与消费信贷、消费券等其他促销奖补政策联动,抢抓世运会及暑期、国庆、中秋等重要节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办好特色主题消费活动。在投资方面,要扎实抓好国家重大工程、省重点项目和川渝共建项目建设,同时要结合编制“十五五”规划,精心谋划储备一批重大项目,争取把更多项目纳入国家大盘子。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河南省有关部门日前研究制定了《推进2025年下半年经济持续向上向好若干政策措施》,围绕扩内需、优供给、强主体、惠民生提出了36条举措。如纵深推进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完成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等10个重点事项攻坚,建设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运行监测平台,着力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循环枢纽、国内国际双循环支点。深化拓展“空陆数海”丝绸之路建设,办好郑州—吉隆坡“空中丝绸之路”国际合作论坛,完善郑州国际陆港核心配套设施,推动河南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与世界的交融越来越深。
湖南省政府第66次常务会议强调,要在落实政策上进一步提升效力,持续挖掘存量、增量政策空间,常态化抓好“走找想促”和“送解优”行动,切实做好政策对接、转化和落地。在扩大需求上进一步挖掘潜力,加速项目推进,深挖消费潜力,推动外贸回升,着力增强经济发展动能。在产业赋能上进一步激发动力,更大力度推进科产融合,推动产业强链壮群、创新提能增效、企业育新培强。
“下半年,北京经济会保持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北京市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朱燕南日前分析称,宏观经济政策的保障和支持,北京经济自身的韧性、活力和潜力等一系列有力因素,在下半年对于北京经济发展还会形成稳定支撑。同时,北京针对经济发展中的难点和短板,出台实施产业发展、提振消费、支持创新、助企纾困等相关政策措施,将进一步激发经济活力。
(《中国经济时报》2025-08-01,王彩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