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背景下绿色金融的实践与创新

2025-07-18 10:52:00    字号:

  近年来,江阴农商银行牢牢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紧紧围绕江阴“勇当全国全省‘双碳’先行区”的战略目标,聚焦主责主业,通过建机制、优服务、防风险,走出了一条具有江阴农商银行特色的绿色普惠金融发展之路,努力交出地方金融绿色答卷。
   
  近年来,江阴农商银行牢牢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紧紧围绕江阴“勇当全国全省‘双碳’先行区”的战略目标,聚焦主责主业,通过建机制、优服务、防风险,走出了一条具有江阴农商银行特色的绿色普惠金融发展之路,努力交出地方金融绿色答卷。
  厚植绿色基因,构建绿色金融体制机制
  战略领航,擘画绿色金融发展蓝图。江阴农商银行将“绿色金融”写入全行发展战略,提出打造支持绿色生态的绿色银行目标。制订绿色金融年度工作计划,紧密围绕战略目标,结合市场动态与本行实际,明确各阶段重点任务、具体目标及实施路径,为全行绿色金融业务的长远发展提供清晰、可行的行动纲领。
  高位推动,强化绿色金融组织保障。在决策层面,成立绿色金融委员会,出台《绿色金融委员会议事规则》及《绿色信贷管理办法》,为绿色金融业务的规范运作与创新发展筑牢坚实根基。在总行层面,公司金融部门牵头成立跨部门合作的绿色金融专班,加强全行绿色信贷管理,优化绿色金融业务流程,组织绿色金融培训与经验交流活动,培育一批既懂金融业务又熟悉绿色产业的专业人才队伍,全面提升全员绿色金融素养与业务能力。在支行层面,积极探索绿色金融创新实践模式,成立绿色支行,结合区域特色与自身实际,从绿色运营、绿色业务、绿色考核、绿色宣传等多个维度对其进行全面改造升级,为绿色金融业务推广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
  政策发力,锚定绿色金融发展坐标。严格按照《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以及《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政策部署,明确绿色金融发展目标,完善绿色金融机制。依据国家环保法律法规、产业政策、行业准入政策等规定,建立健全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明确绿色信贷的支持方向和重点领域。实行差别化、动态化的授信政策,对符合绿色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给予优先支持,对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实行严格的信贷限制,促进信贷增长与产业升级规划相协调。
  强化考核,激发绿色金融内生动力。强化考核导向,将绿色金融指标纳入经营目标考核评价体系,加大绿色信贷余额、增速、占比的考核分值。强化资源倾斜,在资金转移价格(FTP)、资本配置、利率优惠等方面制定切实有效的激励政策,为绿色支行单列专项考核奖金,完善相应的容错纠错机制,调动客户经理“敢贷、能贷、愿贷”积极性,引导基层团队积极拓展、主动服务于“双碳”领域。
  立足资源禀赋,增强绿色金融业务动能
  党建引领,搭建政银企合作桥梁。深化市、镇、村党建“三级共建”架构,与江阴市各级政府机构、部委办局、行政村开展党建共建,通过信息共享、活动联办、服务联动,将党建共建优势转化为服务绿色金融的动能。精心选拔37名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工作作风硬的优秀青年骨干,作为“金融顾问”挂职功能区、企业、农村,成为政银企三方沟通的“纽带”和“桥梁”,为绿色项目和绿色企业量身定制金融解决方案。已累计为江阴循环经济示范产业园内的奕水盈科技项目、锐盛环保项目、翔澄环保项目以及秦望山产业园等4个绿色项目提供超过7亿元的资金支持。
  网格服务,拓宽绿色金融覆盖面。将江阴全市4个园区、6个街道、10个镇划分为276个行政网格,实现“一镇街园区一网格、一村社区一网格、一党员一网格”全覆盖,配备属地客户经理成为网格员,通过CMMS系统下发绿色企业清单,引导客户经理深耕网格,深挖绿色金融需求,畅通资金需求端和供给端,为绿色企业提供精准金融服务。
  数字赋能,促进绿色普惠深度融合。积极顺应数字化时代发展潮流,聚焦聚链、补链、强链,全力推动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深度融合。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数字技术,探索搭建“壹链通”供应链平台产品,打破信息壁垒,将分散的绿色企业、绿色项目与金融机构紧密相连。创新线上化、智能化服务模式,通过移动金融、线上贷款等便捷渠道,有效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内部工作效率,更好地满足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截至6月末,“村村贷”产品余额8.83亿元,“美丽乡村贷”余额87.9万元。
  创新产品矩阵,满足多元绿色金融需求。与省财政厅、省生态环境厅共同推出“环保贷”产品,创新楼顶光伏电站质押方式,推出“绿能贷”产品,贷款期限可长达5—10年,为中小微企业开展节能节水、生态保护修复等提供资金支持。截至6月末,“绿能贷”累计投放2.32亿元,“环保贷”累计投放1870万元。2022年成功发行了10亿元的绿色金融债券,后期将依托该债券进一步加大对绿色经济的支持力度。
  筑牢风险防线,保障绿色金融稳健运行
  建立风险识别体系,建立预警机制。在贷前调查环节,将企业环保评级、每年能耗数据纳入非零售内部评级体系,并将评级结果作为授信审批重要依据。贷中、贷后管理环节在行内客户风险预警系统中加入环境信息相关信号,例如,企业被纳入环保信用评价红黑榜、环保处罚情况等,每日进行跑数,如果触发相应的预警信号,按照预警信号等级采取相应的风险缓释措施。
  建立压力测试体系,强化气候风险评估应对。基于气候风险敞口的重要性与管理优先级原则,选取贷款规模显著或行业集中度偏高的钢铁、有色领域作为气候风险评估重点。钢铁、有色行业作为典型的高碳排行业,其生产活动涉及大量化石能源消耗及温室气体排放,在全球低碳转型背景下面临严峻的政策约束与技术升级压力。通过聚焦此类行业,本行能够精准识别资产组合中的关键气候风险敞口,为后续压力测试提供典型性样本,同时响应监管机构对重点行业气候风险管理的差异化要求。
  (《中国经济时报》2025-07-18,江阴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宋萍)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