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密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保网”
2025-07-28 09:51:00
字号:大 中 小
美团日前宣布,今年年底骑手养老保险补贴将推广至全国,骑手“工伤险”从7月1日起扩大范围至17个省区市,由美团全额缴费。事实上,这只是一个缩影。今年以来,多个外卖平台相继宣布为外卖骑手缴纳社保。专家认为,随着我国灵活就业人员、新就业形态人员快速增长,加快健全灵活就业人员、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会保险制度已经摆上日程。
“支持外卖骑手缴社保”效果几何
“感觉以后老了有保障了,总算不是干一天算一天了。”
“灵活选择参保城市,这点还是蛮好的。”
“我估计大部分骑手会缴。”
“我是兼职骑手,有点尴尬。”
……
7月25日,在北京街头,美团、京东、饿了么的五六个外卖骑手趁着短暂休息时对骑手缴社保不时议论着。
据了解,美团2021年开始骑手社保探索。今年二季度以来,美团在福建、江苏、湖北、广东、河北等地试点补贴方案。此次,美团计划将养老保险补贴方案推广至全国,将有哪些影响?
美团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2024年以来,美团和各类机构在对外卖骑手的调研中发现,“500元”净支出对骑手来说是一道心理线。根据试点方案,对当月收入达到就业地相关缴费基数下限,且近6个月有3个月满足该条件的骑手,美团以相关缴费基数为基准,补贴50%的费用。据试点区域一名站长估算,站内约80%的骑手可立即获得补贴资格。以首批骑手养老保险补贴试点的南通为例,南通的最低月缴费基数为4879元,参保缴费金额为975.8元,骑手可获487.9元现金补贴。平台补贴一年可为骑手节省5854.8元,接近6000元,这相当于为外卖骑手平均省出了一个月收入。
“不同地区骑手的收入、生活成本、社保知识水平、个人意愿存在较大差异,目前我们还没法精准预计覆盖全国后的情况。但根据骑手收入来看,美团方案的补贴范围肯定能覆盖超过百万骑手。覆盖广、门槛低且透明、自主灵活是最明显特点。”美团相关负责人表示,美团与各地人社部门都在逐步建立合作,对接系统。所以各地的缴费基数不同,并不会影响效果。各地人社部门都非常支持美团,简化各类流程,更好服务骑手。
京东是首个为外卖骑手缴纳“五险一金”的平台。自今年3月1日起,京东开始为京东外卖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为兼职骑手提供意外险和健康医疗险。如今,已经过去将近五个月,京东的落地效果如何?
7月25日,京东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京东外卖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的所有成本,包含个人所需缴纳部分,全部由京东承担,确保骑手现金收入绝不会因为缴纳“五险一金”而减少。
上述京东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二季度末,京东外卖全职骑手已超15万人,每位骑手平均每月缴纳2000元左右“五险一金”且由京东承担。在基本的出勤量前提下,全职骑手入职前3个月,京东会提供每月至少5000元的保底工资,多劳多得。此外,京东外卖全职骑手可享受法定福利假期、年假、家礼、体检、带薪病假、爱心基金等多项福利,不存在减少骑手其他福利的情况。今年5月份,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京东外卖全职骑手的人均月收入已经接近1.3万元,比他们加入全职骑手前的收入平均提升了60%以上。
示范效应加快平台企业用工规范化
如何看待平台企业纷纷支持骑手缴纳社保的现象?国家信息中心未来产业和平台经济研究中心秘书长胡拥军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以外卖骑手为代表的平台灵活就业人员,长期面临劳动保障弱化甚至缺位问题,往往不知道“我的身份在哪里”(大多没有与平台签署劳动合同)、“我的老板在哪里”(大多没有直接受雇于平台企业)、“我的社保在哪里”(大多社保参保率低)。京东、美团、饿了么等外卖平台支持骑手缴纳养老保险、工伤保险等社保,是互联网平台保障灵活就业劳动者权益的应有之义,也是互联网平台履行社会责任的必然之举,有利于从体制机制上扩大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实施渠道,有利于聚焦平台高质量发展、完善专业人才队伍、提升专业服务水平,也有利于引导就业稳定与社会和谐。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主任张成刚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外卖平台龙头开始为骑手缴纳社保既是政策支持引导的结果,也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平台的做法回应了社会对平台用工规范化的期待,也推动了自身用工质量的提升。各家平台从不同的角度,探索解决外卖骑手社会保险问题,是对长期以来骑手权益保障不足问题的实质性改善,也满足了其提升保障水平的实际需求。各家平台采取提升骑手社会保障的措施,也能够稳定骑手队伍,降低人员流失率,提高服务质量,形成良性循环。
“平台企业的示范效应将带动即时配送行业向规范化方向发展。从政策层面,应建立适合平台经济特点的社保制度框架,在现有职工社保和居民社保之外,探索‘第三类’灵活就业人员社保模式,在缴费基数、缴费比例等方面提供更大灵活性。政府应加强执行监督,建立定期检查机制,确保政策不流于形式。同时要避免‘一刀切’,根据不同平台、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差异化标准,也应考虑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或补贴,降低企业初期成本压力。”张成刚说。
加快健全平台经济从业人员社保制度
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是重要的就业“蓄水池”。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23年,我国灵活就业人员规模已超过2亿人,占就业人员的1/4以上。2023年发布的第九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显示,全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8400万人。
灵活就业人员和新就业形态人员权益保障日益受到重视。今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提出,“强化社会保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主体作用,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会保险制度”。
如何进一步促进灵活就业人员和新就业形态人员体面劳动和高质量就业?张成刚认为,可以构建区别于传统劳动关系的“第三类”社保模式,在缴费基数、缴费比例、待遇标准等方面体现灵活性,既保障基本权益又不过度增加平台成本负担。随着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取得积极进展,可以将同一行业的更多平台企业新就业形态人员纳入保障范围,保障制度实施的公平性。在基本保障之外,鼓励发展商业保险、互助保障等补充保障形式,通过政府引导、平台支持、个人参与的方式,构建多元化的风险分担机制。
胡拥军认为,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归根结底要靠大量的灵活就业人员和新就业形态人员,他们是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参与者、创造者、贡献者。强化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要坚持把算小账与算大账结合起来、算短期账与算长期账结合起来、算经济账与算社会责任账结合起来,既要防止过度提高平台用工成本、打击平台用工积极性,又要切实帮助解决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急难愁盼问题。可以根据用工平台类型、用工特点等分级分类确定平台企业的社保责任,例如在职业伤害保障机制中,对于外卖、网约车、代驾等风险更高、平台与劳动者联结程度更为紧密的领域,引导平台承担更多社保缴费责任。
(《中国经济时报》2025-07-28,郭锦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