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策划人:王龙 杜桂英 李莉 毛小雪 吴涛
背景和需求
古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做好古籍工作,把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是国家《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2021—2035年国家古籍工作规划》等文件的重要部署。四川古籍藏量丰富,全省现有汉文古籍23万部187万册,少数民族古籍约50万册。其中,四川省图书馆馆藏古籍53万册、善本6万册,约占全省古籍的三分之一。
如何打破“古籍藏于深闺”的困境?如何让晦涩的古文、专业的修复技艺走进大众生活?如何让年轻人主动拥抱传统文化、在少年儿童心中播下文化传承的种子?四川省图书馆结合新兴热点与新潮玩法,推出《小小书医“诞生”记》古籍修复主题连环画和《书香谍影》红色沉浸式剧本两大精品,积极推动古籍“破圈”传播,融入大众生活。
创新实践
古籍活化的重点在于将专业的古籍知识、厚重的历史文化转化为大众能读懂、愿参与的内容形式。四川省图书馆立足馆藏特色,针对不同受众群体的需求,分别打造了“儿童友好型”连环画与“青年喜爱型”剧本杀,用“童趣”与“体验”解锁古籍新表达,让古籍从“文字符号”变成“可感可触的文化体验”。
1.《小小书医“诞生”记》:用绘本故事种下古籍传承的种子
为了让“古籍修复”这一专业领域变得童趣盎然,《小小书医“诞生”记》创作团队多次深入四川省古籍保护中心修复室采风。修复师手中的镊子如何夹起薄如蝉翼的古纸?“金镶玉”装帧如何给破损古籍“穿新衣”?“揭页补纸”如何让粘连的书页重获新生?团队用镜头记录下每一道工序的细节,再通过画师的巧思将古籍修复中心变成“时光医院”,以一位虚构的小女孩晓晓为主人公,通过“梦想的种子生根发芽”“时光医院的奇妙历程”“我和古籍有个约定”3个篇章、50余幅生动的图画,讲述了晓晓在时光医院经过老师的培训和自我实践,立志成为一名为古籍“号脉诊病”的古籍修复师的故事。书中描述了中国书籍发展、装帧形式变化和古籍修复工序等,展示了四川省图书馆在古籍数字化和古籍修复方面的成果。
2.《书香谍影》:用沉浸式剧本让经典古籍“活”在历史现场
《书香谍影》剧本以20世纪40年代的成都革命活动为创作背景。为确保历史真实性,创作团队耗时6个月,通过查阅《大声》周刊、《车耀先与大声周刊》、《车耀先纪念文集》等文献,实地调研“努力餐馆”、车耀先纪念馆,核对剧本时间线与文献记载,确保剧本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有史料支撑。最终,创作出以红色故事为背景、文化守护为主线、阅读推广为目的的《书香谍影》沉浸式体验剧本。在8个角色、4幕场景、3个小游戏、54张线索卡、110张书籍词条卡、94份道具中融入《华阳国志》、《大声》周刊、“努力餐馆”、成都“抢米事件”、车耀先家风家训等古籍元素、地方特色文化元素和革命文化元素,以当代年轻人喜爱的“剧情+角色+推理+NPC”的沉浸式演绎体验,让读者在身临其境的剧本体验活动中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
成效与影响
1.讲好文化故事,让古籍知识“触手可得”
《小小书医“诞生”记》和《书香谍影》以生动的故事情节为载体,将古籍知识主动“送”到读者身边。《小小书医“诞生”记》是目前国内第一部讲述古籍修复的绘本故事,它以少年儿童喜爱的方式来推广全民阅读、普及古籍保护知识,让古籍走进现代人生活,将传统文化基因根植于少年儿童心中。《书香谍影》是公共图书馆打造的首个红色文化主题的城市限定剧本。剧本以20世纪40年代的成都革命活动为创作背景,讲述了以车耀先为代表的革命家坚持不懈的革命精神。跌宕起伏的剧情和梦回历史的沉浸式体验助力四川省图书馆宣传馆藏资源、讲好红色故事和推广全民阅读。
2.打造活动品牌,让全民阅读“有声有色”
《书香谍影》沉浸式剧本已面向单位和读者个人开展体验活动14场,目前该剧本“公益版”为四川省图书馆常规读者活动,每月1场,场场爆满,深受读者喜爱。同时,该剧本也丰富了四川省图书馆党建活动的开展方式。《小小书医“诞生”记》于2025年4月底完成出版印刷,目前,已走进小学以“绘本故事中的传统文化”为题开展了1场连环画阅读活动。活动中,古籍装帧、古籍修复等知识被分解为一个个互动问题传递给小学生们,现场反应热烈。后期也将持续开展系列活动。《书香谍影》和《小小书医“诞生”记》逐渐成为四川省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品牌,相关宣传推广活动获得社会大众好评和媒体关注报道。
3.引入社会力量,让资源建设“可持续发展”
为发挥财政资金的最大效用,探索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四川省图书馆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剧本和连环画运营,通过授权使用和定制活动开展创收和推广。目前,依托两部作品已出售定制活动服务6场,同时,正在探讨连环画面向商业成品电子图书库进行授权服务。该案例是四川省图书馆古籍活化利用的具体实践,也是资源建设转化收益的创新举措。
经验与展望
《小小书医“诞生”记》和《书香谍影》均是四川省图书馆在国家图书馆的指导下参与“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项目”的建设成果,是四川省图书馆在完成项目建设任务指标的基础上,配套开展的宣传推广资源建设,以便更好地挖掘馆藏资源,推广全民阅读。在创作过程中,遇到过不少挑战:晦涩的古籍知识如何传播给初入学堂的小读者,剧本中历史事件的文献考证,多场景剧本演绎中的逻辑自洽,创作人才缺乏等。经多次研究,虽已解决或克服,但也留有许多不完美之处,唯望读者多包涵。
从“修复古籍”到“活化文脉”,从“传播知识”到“传承精神”,实践证明,古籍从来不是“过时的旧物”,而是能与当代人对话的“活态文化”。当孩子们捧着连环画畅想成为“小小书医”,当年轻人激情澎湃地在剧本中触摸红色历史,当社会力量主动参与古籍传承——这便是千年文脉最好的“新生”,也是文化自信最生动的“注脚”。接下来,四川省图书馆将继续探索更多古籍数字化和活化利用的路径和方法,不断创新阅读推广活动,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献来源:《图书馆报》